资讯中心NEWS CENTER

在发展中求生存,不断完善,以良好信誉和科学的管理促进企业迅速发展
企业新闻 技术文章

首页-技术文章-LED加工工艺:精研每一步,点亮高品质照明与显示新未来

LED加工工艺:精研每一步,点亮高品质照明与显示新未来

更新时间:2025-10-19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29
  在照明、显示、背光等领域,LED凭借节能、长寿、高亮度的优势成为主流光源,而其性能与品质的核心,源于背后精密复杂的加工工艺。从半导体衬底到最终封装成品,LED加工需经过多道关键工序,每一步工艺的精度控制,都直接决定LED的发光效率、稳定性与使用寿命。如今,随着Mini/MicroLED等新技术的兴起,LED加工工艺更朝着“精细化、集成化”方向升级,为应用场景提供更强支撑。​
  LED加工工艺的首要核心是外延生长:奠定发光基础。外延生长是在半导体衬底上生长LED发光层的关键环节,目前主流采用MOCVD技术。该工艺需在高温、高真空环境下,将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氨气等反应气体精准输送至衬底表面,控制生长速率与薄膜厚度,形成GaN基量子阱结构——这是LED实现电光转换的核心。例如,为提升蓝光LED的发光效率,需通过调节量子阱的层数与阱宽,优化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效率;而对于MiniLED,外延层的均匀性误差需控制在±5%以内,才能确保批量生产的LED亮度一致性。​
 

LED加工工艺

 

  其次是芯片制造:精准雕琢核心结构。外延片完成后,需通过光刻、刻蚀、蒸镀等工艺制作LED芯片的电极与电流扩展层。光刻工艺利用紫外光将电路图案转移至外延片表面,线宽精度可达1-2μm,确保电极布局均匀;干法刻蚀则通过等离子体精准去除多余外延层,形成芯片的结构,控制刻蚀深度误差在±0.1μm,避免损伤发光层;蒸镀工艺则在芯片表面沉积金属电极,保障电流均匀注入,减少电流拥挤导致的局部过热问题。对MicroLED而言,芯片尺寸缩小至100μm以下,需采用更精密的光刻设备与倒装焊技术,实现芯片的高密度集成。​
  最后是封装工艺:兼顾保护与性能优化。LED芯片需通过封装实现电气连接、机械保护与光效优化,不同应用场景对应不同封装工艺。照明领域常用COB工艺,将多颗LED芯片集成在金属基板上,通过硅胶封装形成面光源,散热效率较传统分立封装提升30%;显示领域的MiniLED则采用SMT或COG封装,搭配高精度光学透镜,控制出光角度误差在±2°,确保显示画面的清晰度与对比度;此外,封装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——采用高透光率、抗老化的硅胶或环氧树脂,可延长LED使用寿命至5万小时以上,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的光衰问题。​
  随着LED应用向多元化发展,加工工艺的创新从未停止。从外延生长的精准控温到芯片制造的微缩集成,再到封装工艺的散热优化,每一步技术突破都推动LED性能迈向新高度。
 

关注我们
微信账号

扫一扫
手机浏览

Copyright©2025  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  版权所有    备案号:鲁ICP备2020033883号-2    sitemap.xml 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陆